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对外事务总监徐欣在边会案例分享上发言。尹灵 摄
徐欣在会上分享了内蒙古对土地可持续修复及管理模式的探索。
徐欣介绍,内蒙古在土地退化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是过去不合理开发利用对自然的威胁,另外是发展需求与有限资源在数量和时空上的不匹配。另外,过去60年内蒙古是中国气温变化最快的区域之一,内蒙古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域,气候变化将加剧当地在生态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
“基于此,首先,我们对于保护项目进行了系统设计,即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通过科学规划识别重要问题、区域和目标,通过合理修复恢复自然生态,通过可持续管理来维持或者提升保护的效果,包括对于修复区域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支持当地生产方式的转型和升级。”
“在合理修复方面,开展‘乔、灌、草’相结合的综合修复,用油松、山杏、沙棘等多个本地树种进行混交。”
“在可持续管理方面。当地是农牧交错带,我们帮助进行农牧措施的提升,促进乡村的绿色振兴来增绿增收。”
“另外,通过季节性休牧、暖季草畜平衡管理、冷季科学舍饲,推广草地智慧管理,我们还开发了工具帮助牧民更好的评估草地承载力。”
徐欣表示,同时也结合实际需求和保护目标推出了一系列推广措施,包括以工代奖、配比补偿、活树奖等。
“比如‘活树奖’,传统激励种树,采取村民种一棵树奖励多少钱的方式,我们则在当地采取居民自愿认领种植,每年秋天验收,每成活一棵树领取一定补助,如此进行三年。措施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树木当年成活率可达90%,3年保存率达85%。”(完)
70余幅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在北京展出****** 中新社北京1月6日电 (刘玥晴)“笔墨抒怀 情聚两岸——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交流展”6日在北京开幕,展出叶培贵、孟繁禧等42位大陆书画家以及沈荣槐、蔡丰吉等11位台湾书画家的作品共74幅。 两岸书画名家交流展于2015年创办,迄今已举办了7届、10次展览。此次展览由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民革北京市委会主办,北京侨福置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为两岸民众搭建了交流书法和绘画的平台,促进心灵契合与互相学习。 北京市台联会长高峰在开幕式上致词表示,交流展是京台民间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两岸民众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增进彼此认同的有效实践。我们始终坚信,两岸同胞走亲走近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台湾书画家沈荣槐通过视频致辞表示,交流展以中华传统书画文化为纽带,增进了两岸书画界专业人士及爱好者间的沟通,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却不曾中断,体现出两岸割不断的文化根脉。盼疫情阴霾尽快散去,两岸书画家们能够早日面对面切磋交流。 大陆书法家翟鑫向中新社记者介绍了他的作品《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表示希望两岸同胞在新征程上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曾6次前往台湾进行交流,结识了诸多岛内友人,也非常喜欢当地优美的风景和清爽的高山茶,期待再次赴台参展。 中共中央台办宣传局局长马晓光、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黄克瀛、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黄塞溪、北京市台办副主任张磊等出席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北京台湾会馆、北京侨福当代美术馆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签署了馆际联盟协议,为今后两岸文化展览资源共享开辟新路径。本次展览将在北京台湾会馆展出至1月底,并将于2月初在北京侨福当代美术馆巡展。(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盈彩网app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