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财经:2021年诺华销售收入达到516.26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中国市场销售收入30.52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占到了诺华全球总收入的6%。您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对于诺华的战略意义?
张颖:中国医药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依然还有许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以心血管为例,中国约有3.3亿现有患者,其中高血压患者多达2.45亿。诺华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医药企业之一,从生产、研发到商业运营,全面布局中国市场。我们不断聚焦重大和高发疾病领域,为中国患者提供高价值的创新药物,应对他们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目前,中国已成为诺华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中国市场一大特点是韧性。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社会包括医药行业带来了不少影响,但我们看到市场已经开始复苏。诺华面对变化和挑战也及时调整,积极应对,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区业务在努力之下仍实现了增长。
中新财经:每年的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都备受关注。今年,诺华是医保谈判申报药品颇多的企业之一,为何诺华近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医保谈判?
张颖:医保谈判常态化,是国家医疗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诺华长期以来积极参加国家医保谈判,让更多患者受益于我们高价值的创新药,这也是我们不断扩展医药可及性努力的一部分,和我们的企业使命高度契合。
自2017年以来,诺华已有超过30款创新药物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2021年,诺华有6款医保目录内产品成功续约,1款新药以及2种新适应症经谈判纳入医保目录。
近年来,诺华不断加快将创新药引入中国的步伐。仅在2015年至2021年期间,我们就有超过35款创新药和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我们也深知,任何创新药物,只有让有需要的患者用得上,才能体现其最大价值。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医保谈判,并探索多元的支付和多渠道创新方式,拓展医药可及性,让这些创新药造福更多患者。
中新财经:2015年至2021年,诺华有超过35款药物或适应症在中国获批。诺华在中国的战略重点也是不断加快引入创新药的步伐,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张颖:自中国开启药品医疗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之后,新药获批明显提速。以2021年为例,全年审评通过47个创新药,是2016年的近5倍。
诺华是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受益者。在新药审批不断加快的环境下,我们顺势而为,持续以创新驱动我们的业务,并进一步聚焦核心治疗领域,加快在中国的新药注册申请。自1987年以来,我们有近90款新药及适应症在中国获批。其中有超过35款是在2015年至2021年期间获批的,包括可善挺等重磅药物。
创新本身也是诺华的主要竞争优势。除了聚焦重大高发疾病领域的现有产品线以外,我们也拥有行业最具竞争力的未来产品线之一。我们预计五年内在中国提交50项新药及新适应症注册申请,并计划2024年实现超过90%的中国新药注册与全球同步。
加快创新药的引入、造福中国患者是诺华践行企业使命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对中国的承诺。目前,我们也积极与包括博鳌和大湾区在内的各方携手合作,不断探索加快引入创新药物的各类创新方式。
中新财经:中国药企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仿制药研发,诺华对此怎么看?
张颖:在全球医药行业中,诺华一直是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之一,创新始终是诺华的发展基石。2021年,诺华的研发投入达95亿美元,占营收比例超过18%。
在我看来,创新药和仿制药不是你有我无的竞争关系,而应该是共同促进药物健康可及性的上下游关系。原研药经过多年投入和研发后上市推广并得到专利保护,在专利到期后,仿制药的推出和上市则可进一步促进公共健康,同时也与保护原研药企的积极性实现平衡。
医药研发和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真正释放医药创新的活力,促进行业的长久和可持续发展,最终为患者造福,提升国民整体健康。
中新财经:在国家药品集采和医保谈判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您如何看待诺华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张颖: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2021年医疗费用占全球的比重已经达到11.9%,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8%。
未来10年内,中国将是诺华发展的关键市场之一,我们对中国充满信心。我们将聚焦心血管、免疫、肿瘤、中枢神经、眼科等中国疾病负担重且诺华具有独特优势的领域,带来高价值的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
我们正在不断加快创新产品在中国的注册申请、上市和早期准入。今年1-10月,诺华已有7个新产品及适应症(包括新剂型)获批。另外通过“先行先试”等创新举措,诺华已有6款海外创新特药登陆海南博鳌乐城,5款药品登陆粤港澳大湾区。
我们也认为,在获得高价值药物的同时,提升诊疗水平,让有需要的患者获得标准化和高质量的治疗同等重要。为此,我们与国内多家医院和医疗机构合作,共建重点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
同时,我们也继续不断扩展医药可及性,通过医保、商保多元的支付组合和渠道拓展等各种方式,与政府和全行业一道,让创新药物惠及更多患者。(完)
首月1元充VIP,不续费被扣24元?视频会员续费又起波澜****** 首月1元充优酷VIP,不续费被扣24元 优酷回应称活动页面已告知规则;“爱优腾”会员已涨价多轮仍争议不断 沈昭 姜天圣 张楠 视频网站会员续费问题又起波澜。 1月31日,多位用户在网站反映参加了优酷首月1元充会员的活动,完成支付后发现这个活动是支付1元后默认签约1年,除首月外,每个月将自动扣费12元。有用户选择提前终止活动,没想到马上被扣费24元,并且被提示“未完成任务,扣回已享优惠”。优酷方面则回应称,“1元会员”指的是优酷VIP月月省活动,相关页面已对活动规则进行明确告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姜天圣 焦点争议 首月1元后取消会员,被强行扣钱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以“优酷首月1元”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到了510条相关结果。记者在投诉页面看到,有消费者对此极为愤怒,“优酷就一个骗子,要求退款!不要脸!” 这名消费者表示,自己通过手机下载了优酷,点进去看到提示“新人首月1元开通VIP”,于是就用支付宝支付,没想到这个要开通一年,后面每个月扣12元,自己一退出后就扣了钱。 对于用户们的争议,优酷在1月31日给出了回应,称“1元会员”指的是优酷VIP月月省活动,这是优酷推出的会员优惠产品,相关页面已对活动规则进行明确告知:首月1元,后11个月12元/月,若提前退出,需按会员费25元/月退回已享优惠。 优酷方面还表示,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并推出多种会员产品供用户选择,希望大家都能选到合适的会员产品。 记者在黑猫投诉中发现,绝大部分消费者对这一活动的不满在于认为该活动有“诱导消费”之嫌疑,“付过款后才发现这个是一个任务,要完成12期,本来想取消会员充值,没想到之前的一元无法退回,还被强行扣了钱,打电话给会员服务中心,被客服告知无法退款。”一名消费者表示。 提前取消要扣费,似乎并不仅仅在“首月1元”活动中出现,记者还发现1月29日有一位消费者发起投诉,称自己10月开通优酷电视会员,0.99元首月,可取消,本来打算用一个月,但十一月、十二月、一月取消失败,三个月每个月扣10元。申请取消后额外又扣84.01元,声称是提前取消的费用,“该条款涉嫌欺诈,同类APP从来没出现过这种条款,没消费凭什么支付。” 律师观点 优酷提供的是格式条款,提示应醒目 当前,绝大部分视频网站会员的连续包月服务,是可以选择随时停止、随时购买的,而且选择停止连续包月自动扣费服务,也不存在“扣回已享优惠”的问题。 扬子晚报记者发现,优酷其实是有通过小字来提示消费者该活动协议的基本情况,需要点开了仔细查看后才能发现活动的详情,但在弹窗中却并不提示,因此引来了规避提醒义务的质疑。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尚雅琼律师认为,优酷在此事件中提供给消费者的协议是一种格式条款,何谓格式条款?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所谓格式条款是合同的提供者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格式条款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被动接受合同的一方,对合同内容没有修改的权利,只有接受与否的权利。正因为如此,所以法律对格式条款的提供方作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就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采取合理方式提示。同时如对方有说明的要求,其应就上述条款进行说明。 那么,优酷事后声明所做出的提示,是否符合法律所要求的合理方式呢? 尚雅琼认为,“基于互联网平台消费的便捷性,格式条款的提供方对于提示方式的合理性应该做出更高要求。不仅仅是字体的大小、颜色应当醒目,也不应刻意设置链接跳转来进行提示。作为消费者,也应谨慎看待及选择充值会员,以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损失。消费者在这类合同关系中的损失也很难通过较为快捷的方式得到弥补。” 为啥看个视频处处坑 爱奇艺限制投屏清晰度遭起诉 扬子晚报讯(记者 张楠)1月31日,广东一名用户因限制投屏将爱奇艺告上法庭,北京市互联网法院已于近日立案。 该用户是爱奇艺平台的7年“老粉”,从2017年就成了爱奇艺会员。此前使用时投屏可以选择任意清晰度,而2023年1月11日他发现爱奇艺将黄金VIP会员投屏清晰度限制在480P,如需更高清晰度则必须升级至更高级别会员。 他认为,爱奇艺单方变更合同条款,已经构成违约。该用户表示,不要求民事赔偿,只要求爱奇艺在会员期限内,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投屏清晰度。 据爱奇艺官方微博2月1日消息,针对因限制投屏被起诉,爱奇艺表示:我们已收到关于投屏清晰度变更的应诉通知,一定会本着尊重法律、尊重合同、尊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认真审慎对待。 优酷会员账号只能1部手机登录被吐槽 优酷此前也曾因会员活动引发争议,此前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反馈称,自己的优酷会员只能登录一部手机,此前可以同时登录三个手机设备。 今年1月4日下午,优酷发布声明称,为保护用户账号安全,打击黑灰产,并且考虑到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优酷VIP协议规定,用户账号最多可同时登录3台设备,其中包含:手机端APP1个、Pad端APP1个、电视端3个、电脑客户端1个、网页端1个、车载端1个、其他端1个。优酷VIP用户同一时间可在2台设备观看,酷喵VIP用户同一时间可在3台设备观看。 据每日经济新闻 延伸阅读 “爱优腾”还有生财之道:会员涨价 伴随短视频平台的崛起,视频领域早已是一片“红海”。在此背景下,各大视频平台开始扭转战术、降本增效。 除了降本增效,各大平台还通过会员涨价方式来提升利润。具体看来:2022年12月爱奇艺上调了会员价格。 调整后,黄金VIP会员连续包月、连续包季、连续包年分别为25元、68元、238元,黄金VIP会员年卡为258元;星钻VIP会员连续包月、连续包年分别为45元、428元,星钻VIP会员年卡为448元。和此前价格相比,黄金VIP连续包月、连续包季、连续包年价格分别上涨了3元、5元和20元。 2022年6月,优酷也进行了五年以来的首次涨价,对优酷VIP和酷喵VIP会员价格进行调整,月卡调至30元、季卡78元、年卡258元;腾讯视频也在2021年和2022年进行了两次价格调整,VIP连续包月价格由20元调整为25元,VIP连续包季从58元涨到68元,VIP连续包年从218元涨到238元。 会员涨价能否成为视频平台可持续的生财之道?“短期通过涨价提升盈利水平,长期精品内容的输出能力是关键。”国联证券研报称,2022年以来,芒果TV、腾讯视频先后提价,此次调价是2020年以来长视频提价周期的延续,会员涨价的背后是长视频面临盈利困境的现状,短期来看,涨价是提升盈利最直接的方式。 据每日经济新闻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盈彩网app地图 |